【傑拉德觀點】再創悲劇後 慕尼黑藍獅是否一睡不起?

(文/傑拉德)

德國城市慕尼黑,有兩支著名足球隊,曾幾何時,德比大戰,各不相讓。今時不同往日,拜仁慕尼黑已是大到不能倒的巨無霸,幾乎壟斷國內足壇;慕尼黑1860從2004年從德甲降級,從此翻身無期!

德乙保級附加賽,慕尼黑1860失去還擊之力,兩回合以1:3不敵雷根斯堡,相隔24年後再次跌回德丙,引爆球迷怒火。球隊不敢向球迷告別,比賽完成便飛奔進更衣室,有人向球場丟啤酒杯、鋼管、打火機甚至座椅,更甚的是,並向球隊大吼「你們不再是獅子!」(慕尼黑1860的外號叫藍獅)

隨著一線隊降級,慕尼黑1860同時連累其他青年軍梯隊,賽季末出現「5隊齊降」的罕見奇景。因德國足協規定,一線隊和二隊必須相隔兩級別聯賽,1860遭遇滑鐵盧,意味著U21梯隊被強制降到第五級聯賽。哪怕U21本賽季在第四級別的巴伐利亞州地區聯賽,排名僅次拜仁二隊,獲得亞軍,嗚呼哀哉!同時,慕尼黑1860的U19和U17在各自青年聯賽降級,U17的降級,同時導致排名第7位的U16,也被強迫降級,慘、慘、慘!

慕尼黑1860是1966年頂級聯賽冠軍,也是德甲創始會員之一,本賽季聯賽輸了18場之多,狀態長期低迷。其實,球隊盡了最大努力,找來利物浦CEO的Ian Ayre空降兩個月救亡,可惜功虧一簣。球隊身在德乙聯賽,陣容相對不算差,擁有曾效拜仁的37歲「勤力先生」Ivica Olić。這位前克羅埃亞國腳依舊努力,出場冠絕全隊,也是二號射手,但是只進5球,難怪前場火力不濟。

其實,慕尼黑1860是德國青訓勢力的中堅份子,2011年至2016年總共3次獲得U19聯賽亞軍,2006年奪得U17全國冠軍,2007年拿下U19盃賽冠軍,近年出產的球星包括Kevin Volland、Bender兄弟、Fabian Johnson、多特蒙德後腰Julius Weigl、漢堡射手Bobby Wood、奧地利國腳Julian Baumgartlinger等。

毫無疑問,「5隊齊降」是德國足壇的損失,主席Peter Cassalette和Ian Ayre引咎辭職,約旦富豪班主Ismaik不滿投訴:「我希望加大投入,但沒能得到支持,況且我也沒有話語權。」基於50+1規則,他是大股東,但只有49%投票權,也缺席了附加賽的生死戰。

2006年,亦即慕尼黑1860離開德甲兩年後,墜進財政危機,拜仁決定拿出1100萬歐元,購進共用安聯球場的一半使用權,幸免於難;5年後,球隊再次瀕臨破產,約旦班主入主,60%股份只有49%話語權,有心而無力,管理層一片混亂,也突顯「集體決策」的致命傷—-缺乏效率、方向。集體決策,無人負責。

6年來,球員走馬看花,更換了13名總教練,諷刺地,12月份炒掉上任5個月的體育總監後,居然找來足球門外漢的美國商人Anthony Power取而代之。更可笑的是,Anthony Power在新聞發佈會上,完全顯示對足球的無知,甚至對前體育總監被炒而懵然不知!

去年11月,慕尼黑1860決定向媒體宣戰,全面禁止記者出現在訓練基地,連3間當地媒體也在1月自行「退場」,關係決裂。隨後,德國權威雜誌《踢球者》宣佈,不再採訪他們的球員,到3月份,《圖片報》記者被球員欺凌,也再不再採訪主場比賽。這種「獨裁」時代才會出現的行為,等同自我孤立,更何況當時球隊一直處於弱勢。

4月份,Ian Ayre突然空降慕尼黑,一度令人充滿憧憬,殊不知一場歡喜一場空,他說:「管理層各自為政,完全缺乏共識,組織混亂不堪。」原來,Ayre辭職前被欠薪,球員也沒有薪水,庫房早已被淘空,而且降級之後,只有6名球員在合約附帶條款下一起共同進退,其餘球員有自由身離隊的選擇權。

6月2日,慕尼黑1860仍未繳付德丙註冊費,顯然Ismaik已不願再注資。下賽季開始,球隊在轉播費的收入會由600萬歐元大跌至100萬歐元,最大贊助商Infront也打算退出,每年500萬歐元的贊助費隨時不翼而飛,到底他們可以如何度過難關呢?最後,筆者只能寄語一句:「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

[vivafbcomment]